新京報訊 (記者楊鋒)昨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網站發佈了一則研究報告。報告稱,中科大地震與地球內部物理實驗室溫聯星研究組研究人員,在馬來西亞與越南交界海域檢測到一次海底事件,或與馬航失聯飛機有關。
  這份報告稱,這次海底事件發生於8日2時55分6秒,在MH370航班最後失聯時間(1時30分)後約一個半小時,地點則在最後失聯地點的東北方向約116公里。
  由於該海域是無地震區,因此根據兩件事件的發生時間和地點判斷,所檢測到的海底事件有可能是航班墜海失事所造成。“如果中科大研究組檢測到的海底事件確是飛機墜海事件,其激發的地震波強度表明飛機最後墜海過程是災難性的”,這份報告稱。
  該報告稱,研究組是在馬來西亞境內的兩個地震儀記錄中檢測到海底事件,並利用地震信號進行定位。
  溫聯星組的研究領域包括地震學,地球動力學和行星科學,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發現。最為著名的一次,是該研究組結合分析地震儀觀測記錄和衛星資料,精確確定了朝鮮2013年2月地下核爆的位置和當量。
  這份報告發出後,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註。然而,新京報記者欲就此事聯繫溫聯星時,該校一科研秘書告知,目前溫聯星教授正在美國,該團隊成員稱“不方便接受採訪”。
  ■ 解讀
  客機若墜海 地震儀能“聽到”
  專家稱,用兩個地震台站確定海底事件誤差相對較大
  地震專家表示,從原理上講,地震儀可以監測在海底發生的空難事件。不過,用兩個地震台站來確定海底事件,可能誤差相對較大。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大克表示,地震監測儀監測的是儀器所在地發生震動的情況。除了地震之外,其他強大的震動,只要信號足夠強,同樣能被地震儀記錄下來。此前的兩個典型例子是,9·11事件中,當飛機撞擊南塔令其倒塌後,紐約地震台站監測到很清晰的數據。幾年前,俄羅斯核潛艇在北冰洋發生爆炸,附近地震台站也監測到了震動波。
  楊大克解釋,如果飛機從高空落下,速度很快,且整體墜落到水面的話,可能會在水面上產生很大衝擊波,其傳遞到海底的岩石上,也會導致岩石的震動,類似於地震波,繼而傳到附近的地震台站中被記錄下來。此外,如果飛機直接墜到海底,或產生爆炸,其產生的能量也可能產生明顯的震動波。
  “從道理上來講,監測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楊大克說。
  不過,他也表示,中科大的監測結果來自馬來西亞的兩個地震台站,可能誤差會比較大,如果來自更多台站,則定位效果會更準確。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科普委員會委員張曉南也表示,通常,三點成一線,如果有三個台站的話,可以確定一個焦點,相對來說位置可能會更準確一些。
  “作為推測、猜測是可以接受的,但作為定論性的證據還略有欠缺。”楊大克說。
  楊大克表示,在失聯事件發生後,中國地震局的專家們也通過我國地震監測網絡尋找泰國灣附近的可疑跡象。這些台站最南的處於西沙和南沙群島,但對疑似失聯點附近的初步分析表明,並無可疑跡象。
  新京報記者 金煜  (原標題:中科大:失聯附近海底測到海底事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t47ltrno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